实战前瞻
嘿,各位指挥官!随着新型机炮战车正式实装,之前用于数据测试的“极限火力”特殊模式就暂时和大家说再见啦,咱们也暂时没办法体验那些造型奇特的实验型载具咯。不过呢,最近测试服务器里出现的双联88毫米火炮载具E65,好像给特殊装备的回归带来了新想法。
在一堆实验型武器里,配备在M5YE2“雷鸣”上的XM274型自动炮特别吸引人。这武器理论射速能达到每分钟120发,发射的75毫米穿甲弹实测穿透力都超过400毫米啦,而且这些数据可不是游戏瞎设定的,是实实在在的工程参数呢。
这么厉害的火力系统要怎么融入现有的战斗体系呢?它搭载的载具又得有啥特点呢?接下来咱就好好分析分析这套装备在实战中的潜力。
速射火力解析
采用埋头弹技术的XM274自动炮供弹方式挺独特的,打完一发后,后面的弹药能通过旋转供弹机构很快进入待发状态。在实验室环境里理论射速能达到0.5秒一发,实际测试的时候也能稳定在0.85秒一发呢。
不过啊,连续射击会让子弹散布范围变大,这问题可不能忽略。就算游戏里有缩圈机制,射速太快还是会影响射击精度,所以在实际用的时候,更推荐3 - 5发的短点射模式。
从技术对比图能清楚看到,75毫米埋头弹(右边)和传统105毫米整装弹(左边)体积差别很大。
在战术应用上,这个武器系统强调对特定模块进行连续打击。短时间内向同一个区域发射多发穿甲弹,能大大提高击毁弹药架、瘫痪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概率。虽说单发75毫米炮弹的毁伤效果一般,但靠高密度的火力投射能把这个缺点补上。
有意思的是,就算开发出穿深430毫米的贫铀弹种,军方还是更喜欢大口径的常规火炮,这也能给游戏里的平衡性调整提供参考。
武器设计师在演示供弹机构运作原理的时候,能看到那独特的埋头弹结构设计。
回顾游戏历史,之前有个配备10发弹鼓的VII级轻坦M41,它34秒长装填配合2秒短装填的设定创造过惊人的战绩。相比之下,XM274是七十年代末期的产物,它的技术参数更符合顶级房的战斗节奏。
要是把这个武器系统完整搬到游戏里,就算按照75毫米炮的标准伤害来算,2秒内连续三发命中就能造成450点潜在伤害,高级轻坦有了这爆发能力,可太有威胁啦。
潜在载体推测
从历史资料来看,XM274主要装在HSTV - L轻型战车及其衍生型号上。这类载具和游戏里现有的T92轻型战车在技术上有明显的传承关系,特别是车体布局和战术定位很像。
HSTV - L原型车的外观和T92有好多相似的地方。
作为技术验证平台,HSTV - L用上了好多先进技术: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能让它跑出超过80km/h的极速;液气悬挂系统让它的俯仰角能在 - 15°到 + 45°之间调节;独特的旋转炮塔设计让它在复杂地形里也能适应得很好。
从游戏平衡的角度考虑,如果这种高机动轻坦配上速射主炮,得合理控制几个参数:装填机制可以选固定弹夹或者可调节连发模式;散布精度要和射速成反比;穿深参数得参考同级轻型车辆来校准。
现役的T92战车可以作为参数调整的参考标准。
在战术定位上,建议把这类载具设定成游走侦察型单位。利用它适应地形的能力去侧翼骚扰敌人,再配合高射速武器来破坏敌人的关键模块。不过要注意,铝合金车体防护不太好,得靠优秀的机动性来弥补。
版本展望
从开发规律来讲,在特殊模式里验证过的机制是有可能再回来的。看看双联火炮系统实装的例子,XM274及其载体经过参数调整后,有机会作为IX - X级特种载具加到科技树里。
在平衡性方面,可以考虑这么调整:把单发穿深限制在240 - 260mm之间;装填时间定在1.2 - 1.5秒一发;散布精度维持在0.38 - 0.42的范围。这样既能体现出它速射的特点,又不会破坏现有的战斗环境。
最终这东西会变成啥样,还得看看测试反馈,但可以肯定的是,独特机制载具加入游戏后,战术选择会更多,战场也会更有变数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