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指挥官注意啦!今晚7点10分将在置顶评论里发布今天的激活口令哈。这次福利资源的配额有限,建议大家提前做好领取的准备。要是对活动流程有疑问的话,可以参考今天推送末尾的指引。这次的兑换任务是特约通道,成功输入密钥之后就能在任务面板查看奖励详情了。
▲经典战术场景重现:IS - 6遭遇AMX ELC Bis
在里夫奥克斯战区的铁轨区域,曾经出现过特别有戏剧性的战斗画面:属于S系VIII级重坦的IS - 6,虽然有着不错的防护值,可在对峙的时候却输给了只剩残血的F系V级轻坦AMX ELC。这个战例让AMX ELC获得了“重甲克星”的称号,同时也让IS - 6成了战术讨论的热门话题。需要说明一下,如果碰上ELC家族编队作战,就算是顶级战车也不好对付。
▲AMX ELC TC 901原型车
战后,法国为了应对殖民地维和的需求,启动了轻型装甲载具研发计划。主要目的是打造一种既能灵活移动又有反甲能力的空降单位,要求能在1500米的距离有效击穿同期的主战坦克。这样就催生出了ELC项目(轻型战斗载具),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技术路线。
▲基于APC底盘改造的初代原型
首款AMX ELC用的是装甲运兵车的底盘,配备了4种炮塔构型,统一安装了90mm主炮。不过因为炮塔旋转机制有局限,驾驶员得停车才能进行大角度瞄准。虽说存在操作上的缺点,但这个设计还是证明了轻型反甲单位是可行的。
▲AMX ELC Bis结构解析
1961年推出的改进型AMX ELC Bis采用了全新的底盘设计,把车高压缩到了1.58米,战斗全重控制在了6.7吨。换上180马力的SOFAM引擎后,公路时速提高到了80km/h。它配备了带制退器的90mm主炮,再加上低矮的外形,让它有了很好的伏击能力。
▲博物馆馆藏实车展示
这个型号采用的是人工装填机制,车长得从右侧弹药架取弹,在实战中装填效率会受到体力的限制。项目停止之后,现存的展品就成了研究轻型战车发展史的重要证据。
▲ELC EVEN 120实验车
ELC EVEN 120装了4门120mm无后坐力炮,能实现360°旋转射击。不过受地形适应性和射击精度的限制,这个方案没能量产。但它的多管齐射战术给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参考。
▲ELC EVEN 90实装形态
1957年测试的EVEN 90采用了摇摆炮塔设计,配备了5发弹鼓供弹的90mm速射炮。它创新的车内装填系统让它的战术价值超过了同系的AMX 13,驾驶员采用仰卧式操作位,看得出设计很巧妙。
▲ELC EVEN 30防空型
专门执行反步兵任务的EVEN 30配备了双联30mm航炮,还搭配了3000发备弹的7.5mm机枪,形成了梯次火力配置。这个型号证明了轻型载具执行要地防卫任务是可行的。
▲导弹发射型NA2测试车
ELC EVEN NA2整合了SS.11/12反坦克导弹系统,开创了轻型载具搭载制导武器的先例。它混装不同型号导弹的设计思路,为现代战车武器配置提供了有前瞻性的案例。
▲现代战局中的战术价值
从IS - 6的经典战例能看出来,ELC系列通过特殊设计,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中能起到战略作用。随着战车科技树不断扩展,这些有特色的载具说不定在未来版本会展现出更多的战术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