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游戏中的I号坦克C型
各位车长好呀!在大多数情况下呢,要是想有效击穿敌方战车的装甲,一般就得配备标准规格的火炮。不过在游戏里,存在一些特殊的载具,它们的主武器甚至都不属于传统火炮的范畴。就比如说使用高射速机枪的D系I号坦克C型。这辆车可不简单,它不仅配备了穿透力还挺可观的7.92毫米反坦克机枪,而且还有着79公里/小时的极速性能呢,在实战中能带来特别独特的战术体验。它的原型设计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创新性的。
基础型号的改进历程
▲早期型号I号A型
作为C型的前身,I号A型严格来说是属于训练用途的载具。它在1933年就列装了,主要是用于装甲兵的基础训练。它整车的尺寸特别紧凑,长度是4.42米,宽度是2.06米,高度是1.72米,战斗重量还不足5吨。不过在设计上存在不少技术缺陷,像高速行驶时容易侧倾的悬挂系统,还有存在过热隐患的动力装置。
▲战车设计师克尼普坎普
1937年的时候,德军装备部门的工程师克尼普坎普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,主张采用大直径负重轮与高机动性悬挂系统。他一开始和克虏伯公司合作没成功,后来就转而和克劳斯 - 玛菲公司展开合作了。1938年初的时候正式启动了VK3t项目,采用了创新性的扭杆悬挂与四轮布局,理论时速能达到80公里。经过好多次的迭代改进,最终定型为VK6.01项目,这也就是I号C型的正式代号。
▲C型正面视角
这种战车最终是由克劳斯 - 玛菲与戴姆勒联合生产的,总产量控制在了40辆。武器系统是由毛瑟公司负责研发的,搭载了经过特殊改进的机枪武器。在动力配置方面呢,采用了迈巴赫HL45P引擎与8速半自动变速箱的组合,这给车辆提供了特别优秀的机动性能。
技术特征解析
▲EW141型反坦克机枪
这辆车最有特色的武器那肯定得说是7.92毫米EW141型反坦克机枪啦。这个武器是基于MG141改进而来的,是专门为轻型装甲车辆设计的。当使用特制7.92×94mm SmK H钨芯穿甲弹的时候,初速能够达到1170米/秒,在百米距离能够击穿25毫米倾斜装甲,能有效地对抗轻型装甲目标。这种弹药规格和同期反坦克枪使用的弹种是一样的。
▲车体后部结构
在防护方面,炮塔采用的是14.5毫米均质装甲,能够抵御常规步枪弹的攻击。车体正面是30毫米表面硬化装甲,能有效地防御20毫米穿甲弹。侧面与后部装甲厚度是20毫米,后期还加装了5.5毫米附加装甲板。整体的防护水平是符合轻型侦察车辆定位的,但是没办法应对中口径反坦克武器。
▲行进状态展示
整车重量严格控制在了6.4吨,动力系统是由150马力发动机驱动的。虽说理论极速能达到79公里/小时,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公路最高时速是65公里。油箱容量是170升,公路续航大概能有300公里,在越野条件下能行驶190公里。传动系统采用的是精密设计,不过长时间高速行驶会存在机械故障的风险。
实战部署情况
▲牵引火炮作战状态
这种战车早期被部署在巴尔干地区执行治安任务。1943年东线战场有2辆参战的记录,它们隶属第1装甲师战斗序列。从作战报告里能知道,这些车辆没有被归类为标准I号系列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它们的特殊性。到1943年末的时候,其中1辆在基辅周边区域损毁了,另1辆返厂维修后就退出前线了。
▲展示中的现存车辆
剩下的车辆主要是作为训练装备来使用的。诺曼底战役期间,部分车辆被重新启用了,不过多数都在法国境内损失了。有记载说曾有1辆被盟军缴获了,但是没得到足够的重视,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完整的实车存世。现存的资料大多是档案照片和技术图纸,想要实物复原的话难度可不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