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M系重坦M-V-Y实装效果
在M系重坦序列里,M-V-Y可是一辆战术价值很独特的战车。它把双主炮配置、模块化装甲布局和应急机动系统结合在一起,从理论上来说,具备多维度的战场适应能力。不过呢,自从它服役之后,综合表现一直都低于同级平均水平。在1.27.1版本的平衡性更新之后,这辆战车通过多项参数的优化,战斗效能实现了跃升。下面就对它的战术价值重构和操作要点进行技术解析。
▲参数调整界面
这次更新主要对火力系统、机动性能和防护效能进行了协同优化:
120mm T124主炮的精度提升到了0.37,扩圈系数降低了20%,装填周期也压缩到了10秒。
AP/HEAT弹种的穿透力分别强化到了260mm/310mm。
双主炮的俯角优化到了12度,炮塔转速提升到了37度/秒。
倒车速度增加到了17km/h,车长观察舱的装甲等效提升到了210mm。
炮塔的防护结构也进行了整体强化。
▲射击精度对比
在火力系统方面,120mm主炮的弹道稳定性提升得非常明显。0.37的精度,再配合2.3秒的瞄准时间,有效射程延伸到了450米以上。单发伤害保持在780点的基准,DPM提升到了4680点。在实战中,可以稳定地保持每分钟4 - 5次的有效输出。穿深参数的强化,让它在和X级重坦正面对抗的时候,击穿率提升了大约12%。
▲机动测试数据
机动性能改进之后,战术转移效率提升了19%。17km/h的倒车速度,再配合应急履带机制,脱离战斗的耗时缩短到了3.2秒。炮塔转速和车体转向协同优化,目标切换的响应时间减少了0.5秒,大大提升了近战生存率。
▲地形利用演示
主炮的选择要根据战场定位来调整:105mm T141主炮适合用于中距离的火力支援,它2640的DPM可以形成持续的压制效果;120mm T124主炮建议在城市攻坚的时候使用,它的单发威慑力和穿深优势可以瓦解敌方的装甲集群。建议优先激活改进型炮控系统和垂直稳定器模块。
在地形利用方面,建议选择和12度俯角适配的阶梯型阵地,通过炮塔正面250mm的等效装甲来实施战术卡点。当遭遇集火的时候,可以利用17km/h的倒车速度实施阶梯式后撤,再配合应急履带维持75%的移动效率。装甲薄弱区防护提升之后,首上装甲的抗打击能力增强了17%,不过要注意保持车体35度夹角。
▲战术走位示意图
在当前版本中,M-V-Y已经实现了攻防参数的动态平衡,它的战术价值系数从0.78提升到了0.93(同级基准是0.85)。建议采用弹性防御战术,利用地形优势建立火力走廊,同时预留17米的战术回撤空间。装甲结构的强化,让它能够承受同级重坦3 - 4次的有效打击,为战术调整争取到了关键的时间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