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规划外星基地,提升生存质量与发展速度!统筹指挥中枢、发电设施、原料加工等区域,实现资源流转自动化,减少人工干预。以下是实用方案,助你打造流畅星际据点。
选平整区域建控制中枢,周边留10x10单位空地,抬高地基1单位防液体侵蚀。保持核心区域间距2单位,保障人员通行与管线排布。电力系统用太阳能阵列配储能单元,在基地东侧部署6组光伏板(3x2矩阵),单板日间产10单位电能,配4组储能模块(单组容量50单位)平衡昼夜供电。解锁高级能源后,把核能设施放基地北侧,与生活区保持5单位安全距离,用专用管道从仓储区自动输送燃料棒。
维生系统是基地基础。在西侧配置双联制氧机组,用过滤装置串联,覆盖15单位半径,把管线埋入0.5单位深沟槽。将医疗单元紧贴控制中枢南侧,直连供氧网络,以便及时救治角色。在极端气候行星建设时,给医疗区加装温控装置,让室内温度保持在15 - 25℃,稳定治疗环境。
把原料加工区设东北方位,用“3台熔炉+6组仓储”集约布局,按“铁→铜→铝”排熔炉,对应仓储分类存原料与成品。在加工区旁配2台制造终端,用传送带直连熔炉输出口,实现原料自动投递。物流网络用“主通道+支线”架构,主通道贯穿各功能区,支线间隔3单位设接口,每个模块配独立装卸口。在仓储单元出口装智能分拣器,设定物料优先级实现自动化调配。
通过功能分区与自动化产线设计,构建适应不同阶段的外星基地。此方案平衡运营效率与资源消耗,为深空探索提供保障。